干部教育培訓是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先導性、基礎性、戰略性工程。近日,中共中央印發了修訂后的《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》,對推動干部教育培訓供給與需求精準匹配提供了政策指導。干部教育培訓要在精準、效在精準,只有持續追求供給側與需求側匹配度的“‘精’益求‘精’”,才能避免資源浪費、供需錯配,真正發揮干部教育培訓凝心鑄魂、強筋壯骨的重要作用。
一把鑰匙開一把鎖。黨員干部在不同領域、崗位、階段,存在不同的學習需求,需要分類指導、精準培訓的“金鑰匙”,才能打開事業發展的“通關鎖”?,F實中,個別地方還存在著干部教育培訓精準度不夠的問題。比如,有的對象不匹配,調訓松、補訓少;有的內容不匹配,教非所需、學非所用,學不解渴、用不上手;有的方式不匹配,局限于課上、會上、書上,干部沉不下心來、撲不下身子。如此做法,不僅挫傷了干部學習積極性,減損了教育培訓質量成效,更危害了從嚴從實、學干互促的黨風學風。
“‘精’益求‘精’”地因需施教,最符合教育培訓規律、干部成長規律。只有做好“供給側”改革,破除“萬能公式”“百搭教程”,因業、因崗、因人精準培訓,才能有效回應組織需求、崗位需求、干部需求,真正讓干部學有所獲、能有所長、績有所增。
要健全需求調研制度,把需求調研貫穿訓前、訓中、訓后全過程,緊密結合“黨的事業需要什么”與“干部成長缺少什么”導向,深入分析組織需求、崗位需求、干部需求,科學制定計劃,合理設置項目,做到“有求必應”。樹牢黨的創新理論首課、主課地位,把政治訓練貫穿干部成長全周期,將理論學習與黨性教育、專業化能力培訓、知識培訓緊密結合,推動學習教育往深里走、往實里走、往心里走。創新方式方法,探索現場教學、訪談教學方法,拓展行走課堂、翻轉課堂、田野課堂空間,開展案例式、辯論式、體驗式教學,通過互動討論、專題匯報、實踐鍛煉,不斷增強干部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說服力。完善考核激勵機制,全面評價干部態度表現、理論知識、黨性修養、作風養成情況,貫通教育培訓與日常管理、監督考核,將培訓表現作為培養、考察、識別干部的參考,推動干部教育見實效、見長效,真正培養和造就一批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。(作者:張依依)
